中视快报网官网(ccutv.cn)中视新闻
随着时代的进步,中文名字的性别特征逐渐弱化,中性化名字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这种趋势可以从历史的角度进行观察。新中国成立前,女性的名字多采用如“淑兰”、“秀珍”等具有明显女性化特征的字眼。而到了80、90年代,名字的性别特征开始弱化,很多姓名从字面难以判别性别。进入21世纪,这种趋势更加明显,父母在给孩子取名时,不再过于强调性别特征,而是更加注重名字的内涵和寓意。
选择中性化名字的方法多种多样。一种方式是回顾历史,寻找早期就存在的中性化名字,如英文中的“Taylor”、“Casey”、“Avery”等,中文中的“草莓”、“海棠”、“梅子”等。另一种方式是从现有的名字中去掉明显的性别标签,例如将“王小燕”变为“小燕”,“张伟”变为“伟”等。还有一种方法是将男性名字加上女性化的后缀,或将女性名字去掉女性化的后缀,以达到中性化的效果。
中性化名字的使用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它可以避免因名字过于男性化或女性化而强化对传统性别角色的认同。例如,具有高度男性化或女性化名字的女性更可能因为“做家务”而退出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高度性别化的名字可能会激发性别刻板印象而引起歧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个人的发展空间。
中性化名字的流行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化。在过去,名字是传递性别信息的重要载体,而如今,这种性别信息的传递正在减弱。这也反映出社会对性别角色的认识正在逐步改变,人们更加尊重和接纳不同的性别表达方式。
总的来说,中文名字的性别中性化趋势是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体现,它反映了人们对于性别角色的多元理解和接纳。在未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开放和进步,中性化名字可能会成为更为主流的选择。
供图:作者/或供稿单位授权
编辑:刘伟 选稿:共工新闻社上海代表处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新闻采访/投稿邮箱:975981118@.qq.com 优质稿件可推荐至联盟网络媒体亦或杂志、报媒。
中视快报网官网www.ccutv.cn/讯 更多资讯....
本文由作者笔名:视点小U 于 2024-05-10 17:03:04发表在中视快报网,本网(平台)所刊载署名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署名人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本网不做任何承诺或者示意。
中视快报网本文链接: http://www.ccutv.cn/news/3161.html
上一篇
韩国单字名流行原因
下一篇
中韩名字用字的心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