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视快报网官网(ccutv.cc)中视新闻
在报导自杀事件时,媒体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新闻伦理准则。首先,要考虑新闻报道可能对受众带来的影响。如果可以在报道中提供获取支持的方式,或者鼓励有自杀念头的人寻求帮助,那么这样的报道可能会拯救生命。其次,在提及自杀的方法和背景时要谨慎。研究证实,报道中的自杀方法细节会促使有自杀念头的人模仿这一行为。此外,还要避免过于简单化自杀的原因,因为这可能会产生误导,也不太可能准确反映自杀的复杂性。
在报导自杀事件时,应避免给出太多细节。实际上,在给出自杀方法的任何细节时,记者都应该小心。在报道中,虽然说出自杀者的死因仍属于可以接受的范畴,但有关割腕工具、上吊结绳方式、药片类型和数量的细节却是不可接受的。避免在标题中提到自杀方法。在报道以前不为人所知的自杀方法时要格外小心。研究发现,使用不寻常的自杀方法的自杀者在被广泛报道后,模仿者会迅速增加。
在报导自杀事件时,应尽量避免把一篇报道放在过于显眼的位置,因为这可能会对弱势群体产生不适当的影响。在选择和放置与自杀相关的图片时要格外小心。例如,记者应该再三考虑,是否有必要放置一张死者的大幅照片。另外,应尽量避免重复使用逝者的照片,这对死者家属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也应避免戏剧性或情绪化的图像和镜头。
在报导自杀事件时,除了提供事实信息外,还可以提供支持和资源。例如,可以提供心理健康热线、心理咨询师的联系方式等,帮助那些可能有自杀念头的人寻求帮助。
有研究发现,对自杀事件不恰当的报道方式可能会导致高危人群的自杀行为增加。此外,所谓的“维特效应”也可能因为新闻报道而加剧,即那些与自杀者生前处境类似者会从报道中获得“灵感”,进而效仿自杀行为。因此,媒体在报导自杀事件时,需要避免引发“维特效应”。
总的来说,正确报导自杀事件需要媒体遵循新闻伦理准则,限制报道的细节,注意报道的位置和配图,提供支持和资源,并避免引发“维特效应”。这样不仅可以尊重逝者的生命,也可以保护那些可能有自杀念头的人。
供图:作者/或供稿单位授权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新闻采访/投稿邮箱:975981118@.qq.com 优质稿件可推荐至采访团港澳网络媒体亦或杂志、报媒。
粤港澳华文媒体联合采访团成员名单
团长:
常建国(中华新闻社社长、西安市侨联副主席)
副团长:
王群(华人世界网总编辑、共工新闻社首席观察员) 黄光宇(澳门红刊杂志、出版社负责人)
成员:
梁玲(共工新闻社副社长、采访团秘书长)|蔡紫峰(资深华文媒体人)|熊宇(大众新闻报社社长)|骆闻(资深媒体人)|陈杰(共鸣新闻总编辑)|钮则坚(中国晨报社长兼发行人)|许衙评(西北建设杂志社总编辑)|周浩宇(中国晨报常务副社长兼总编辑)|许卫平(中国文旅传媒网总编辑)|赵韦(红星网络电视台台长)|李远方(资深华文媒体人)|刘伟(中视快报网负责人)|薛迅(曙光通讯社社长)|武跃先(澳门都市报总编辑)|雷挺(大湾区经济网总编辑)
中视快报网官网www.ccutv.cn/讯 更多资讯....
本文由作者笔名:视点小U 于 2024-05-15 08:55:55发表在中视快报网,本网(平台)所刊载署名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署名人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本网不做任何承诺或者示意。
中视快报网本文链接: http://www.ccutv.cn/news/4046.html
上一篇
网络直播自杀的法律边界
下一篇
防止自杀信息的技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