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视快报网官网(ccutv.cc)中视新闻
二氧化碳(CO2)储能是一种新兴的储能技术,它按照储能形式、介质储存形式、系统工作压力和储存设备形式进行分类。这种储能技术基本上采用无需补燃的自回馈式储能技术,具体形式随着使用条件具有不同优势和劣势。例如,二氧化碳热电(TE-CES)储能、跨临界二氧化碳储能(TC-CES)、液态二氧化碳储能(LCES)和新形式二氧化碳储能集成技术等。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正在加速。例如,智光电气股份控股企业广州智光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级联型高压大容量储能技术”成功入选《国家工业》,这项技术在新能源革命的浪潮中,正逐渐崭露头角,以其独特的储能机制和高效的能量利用方式,引领着新能源科技的新发展。
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涉及领域非常广泛,根据储能过程涉及的能的形式,可将储能技术分为物理储能和化学储能。物理储能是通过物理变化将能储存起来,可分为重力储能、弹力储能、动能储能、储冷储热、超导储能和超级电容器储能等几类。化学储能是通过化学变化将能储存于物质中,包括二次电池储能、液流电池储能、氢储能、化合物储能、金属储能等。
全球储能市场的增长受到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等因素的推动。北美和欧洲各国通过政策和补贴鼓励发展分布式储能,中国储能领域的技术、市场、政策、立法、标准、监管等产业基本要素尚不成熟,如何促进国内储能产业可持续发展值得深入思考。
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自2011年发布以来,见证了我国储能产业发展的全过程,铸就了行业公信力。《白皮书》中发布的权威行业数据和深度市场分析,被行业主管部门、业界各领域企业高频引用,是推动政策市场环境改善、促进产业合作和拉动产业投资的重要支撑。
综上所述,当前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涉及到二氧化碳储能、高压大容量储能系统、物理储能和化学储能等多种技术路线。同时,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长也为储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驱动力。
供图:作者/或供稿单位授权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新闻采访/投稿邮箱:975981118@.qq.com 优质稿件可推荐至采访团港澳网络媒体亦或杂志、报媒。
粤港澳华文媒体联合采访团成员名单
团长:
常建国(中华新闻社社长、西安市侨联副主席)
副团长:
王群(华人世界网总编辑、共工新闻社首席观察员) 黄光宇(澳门红刊杂志、出版社负责人)
成员:
梁玲(共工新闻社副社长、采访团秘书长)|蔡紫峰(资深华文媒体人)|熊宇(大众新闻报社社长)|骆闻(资深媒体人)|陈杰(共鸣新闻总编辑)|钮则坚(中国晨报社长兼发行人)|许衙评(西北建设杂志社总编辑)|周浩宇(中国晨报常务副社长兼总编辑)|许卫平(中国文旅传媒网总编辑)|赵韦(红星网络电视台台长)|李远方(资深华文媒体人)|刘伟(中视快报网负责人)|薛迅(曙光通讯社社长)|武跃先(澳门都市报总编辑)|雷挺(大湾区经济网总编辑)
中视快报网官网www.ccutv.cn/讯 更多资讯....
本文由作者笔名:视点小U 于 2024-05-22 00:59:35发表在中视快报网,本网(平台)所刊载署名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署名人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本网不做任何承诺或者示意。
中视快报网本文链接: http://ccutv.cn/news/5030.html
上一篇
派能科技官方声明的效果
下一篇
储能行业市场竞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