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视快报网> 中视快报> 正文

物理储能与化学储能对比

中视快报网官网(ccutv.cn)中视新闻

物理储能和化学储能是两种常见的储能方式,它们各有特点,并在能源存储领域有着不同的应用。

1. 储能原理

物理储能与化学储能对比

物理储能是利用抽水、压缩空气、飞轮等物理方法实现能量的存储。这类储能方式的特点是环保、绿色,但需要特殊的地理条件和场地,建设的局限性较大,且一次性投资费用较高,不适合较小功率的离网发电系统。

化学储能则是通过化学反应来储存能量,例如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钠硫电池等。这类储能方式的能量转换效率通常较高,但可能面临安全风险,如火灾等问题。

2. 能量转换效率

物理储能方式如抽水蓄能的能量转化效率在70%到75%之间,而在化学储能中,铅酸电池、锂离子电池等的转化效率通常都在85%以上,甚至达到90%多。

3. 安全性

在安全性方面,物理储能方式通常较为安全,因为它们不涉及化学反应,几乎没有有害物质排放。相比之下,化学储能技术虽然能量转换效率更高,但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火灾风险。

4. 成本

在成本方面,物理储能方式如抽水蓄能技术的成本相对较低,而化学储能技术如锂离子电池的成本可能会更高一些。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化学储能技术的使用寿命延长,价格也在逐渐下降。

5. 应用场景

物理储能方式适合于需要提供短时较大的脉冲功率场合,如应对电压暂降和瞬时停电、提高用户的用电质量,抑制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提高系统稳定性等。而化学储能则更适合于系统调峰、大型应急电源、可再生能源并入等大规模、大容量的应用场合。

6. 发展趋势

新型储能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在新型物理储能方面,中国科学院正在持续推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产业化。而在新型化学储能方面,液流电池储能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综上所述,物理储能与化学储能各有优势和适用场景。在选择合适的储能方式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能源系统需求、地理条件、投资预算和安全性要求来进行综合考虑。

供图:作者/或供稿单位授权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新闻采访/投稿邮箱:975981118@.qq.com 优质稿件可推荐至采访团港澳网络媒体亦或杂志、报媒。

粤港澳华文媒体联合采访团成员名单

团长:

常建国(中华新闻社社长、西安市侨联副主席)

副团长:

王群(华人世界网总编辑、共工新闻社首席观察员) 黄光宇(澳门红刊杂志、出版社负责人)

成员:

梁玲(共工新闻社副社长、采访团秘书长)|蔡紫峰(资深华文媒体人)|熊宇(大众新闻报社社长)|骆闻(资深媒体人)|陈杰(共鸣新闻总编辑)|钮则坚(中国晨报社长兼发行人)|许衙评(西北建设杂志社总编辑)|周浩宇(中国晨报常务副社长兼总编辑)|许卫平(中国文旅传媒网总编辑)|赵韦(红星网络电视台台长)|李远方(资深华文媒体人)|刘伟(中视快报网负责人)|薛迅(曙光通讯社社长)|武跃先(澳门都市报总编辑)|雷挺(大湾区经济网总编辑)


中视快报网官网www.ccutv.cn/更多资讯....


阅读全文

 标签:中视快报  文旅新闻  综合新闻 健康新闻 中视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