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视快报网官网(ccutv.cc)中视新闻
云朵上的“青泥岭”
一一一 陕甘川蜀道“青泥岭”唐诗之路文物遗址保护提升工程联合考察纪实
孙毅
繁霜尽染枫林红,
洒向云端秋叶丹;
仗舰黄海阅风云,
再攀蜀道追诗仙!
深秋10月下旬,应略阳县政府邀请,陕西省唐诗之路产学研机构、中建西北建筑设计研究院华筑设计院、陕西省文物局文物遗址保护研究院的专家学者,会同略阳县政府、县人大委员会领导和县级文旅、科技、教育、农业、作协文联、乡镇政府等部门的分管负责同志、一线实战经验的专家和企业家团队,组建“产学研”联合考察组。夲着“顶天立地”的组织构架,既吃透中央精神,又深耕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经验,对陕甘川蜀道文化园区“青泥岭”唐诗之路遗址保护提升工程,进行综合性实地考察调研,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
(一)
这次联合考察宗旨和目的一一一“筑造唐诗小镇,形塑中华文明"!
“青泥岭”位于汉中略阳县和陇南徽县的蜀道群山之颠!
李白一首著名的诗篇《蜀道难》中描写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的诗句,揭示了“青泥岭”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韵,占据了唐诗之路文物遗址价值的“制高点”!
大约在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途经青泥岭,袭用乐府古题,着力描绘蜀道上奇丽惊险的山川,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忧虑与关切。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吟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积累成中华民族敢于攀登艰险的气度和风骨,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象一首乐曲的主旋律,激荡着千百年来中华儿女的家国诗篇!
(二)
蜀道在哪?“蜀”字初见商代的甲骨文。从秦惠王伐蜀算起,至少存在三千多年。它是关中通往汉中、巴蜀的主要山间“栈道.〞。三国时诸葛亮重视“蜀道”,一直为曹操、刘备两军争夺布局,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汉中”战役,促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现在秦巴山区蜀道文物遗址,沿袭着七条古栈道。其中,秦岭有四条;巴山有三条。李白《蜀道难》描述的便是其中的“金牛道”。
考察组成员,来到陕甘交界的的商贸重镇一一略阳县白水江镇,攀越巉岩凸兀,犹如山脉断裂的“青泥岭”脚下的古道峽谷遗址。 千年之前,唐宋时期的李白、杜甫、柳宗元、文同等诸多文人墨客,途经山涧,由蜀道往返长安,留下了大量诗篇,有着“唐诗之路”的美誉之称 !
在白水江镇政府,联合考察组召开一一白水江“唐诗小镇”建设考察交流座谈会。大家拿着白水江镇早己设计好的“唐诗小镇”规划图,看到“红色、古韵、生态”的诗意标识。又实地察看柳宗元的《兴州江云记》公路文化侧面墙。李白《蜀道难》诗文造型。在“唐诗之路”文化景点,沿途己建成27处农户墙面的唐诗“打卡点”,白水江镇己具有丰富多彩,初具规模的唐诗神韵!
尤其在今年9月初,西安首届国际王维诗歌颁奖暨唐诗之路论坛会议结束后,与会国内外诗人、作家和佳宾,专程赴白水江镇采风,举办2024年略阳县首届“青泥唐诗”中秋诗歌会,更为这个即将建设的“唐诗小镇”,注入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名镇”的坐标!
在这次座谈会,大家围绕“唐诗小镇”建设主题,各抒己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考察组认真学习近期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国家领导人提出,锚定建成文化強国的战略目标,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的论述。立足略阳县情、村情,一致认为,要打造“动力性”唐诗小镇,
充分发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 “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两个作用。
蜀道“唐诗之路”文物遗址,承载着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诗歌文学结晶,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文化资源。在建设“唐诗小镇”中,防止过度开发,杜绝“大拆大建“,“拆真建假”和“一轰而上”的面子工程 。要把“唐诗之路”历经沧桑留下的中华文明瑰宝,呵护好,弘扬好,发展好。
深入挖掘和阐发“唐诗之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用“大文物”的思路,建好“唐诗小镇”,为中华文明的振兴,提供更多的考古文物实证!
考察组来到略阳县白水江镇“青泥河〞小学,看到李白当年栽种的两颗千年“古银杏”树,凝重优雅,果实正繁,校园里孩子书声朗朗。我们顿生几许怀古意境,不约而同地吟哦着李白的《蜀道难》诗篇,让心灵伴随着千年银杏果,穿越到悠远盛唐的高光时代!
在“铁佛寺”千年古塔遗址,考究出历代文人,穿越蜀道,在青泥河旁顿足留宿,写下诸多流传千年的雄文诗篇的独有的宝贵资源,建议一一筹建“铁佛寺”千年唐诗书院文化博物馆的设想,使它成为略阳县赓续中华文脉一张珍贵的历史文化名片!
考察组教育出版界的成员,在座谈会上,细谈 “来书院圣地,品趣味研学” 的思路。文博馆结合课堂教学,让书本上的“知识点”和“远方”的诗意碰撞,使“情”与“理”交相辉咉。
建设“铁佛寺”千年唐诗书院文博馆,将承载起略阳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历史文脉延续的重任。立足于汉中和陇南交汇的“青泥河”流域,中小学生的沉浸式研学素材,走科技与文化高度融合之路。使“沉浸式”课内研学,成为独有稀缺文旅资源的切入口!
白水江镇,李白手植的双颗千年“银杏树〞和千年“铁佛寺”古塔,动与靜,在瞬间切换,这是能量的载体,诸多元素融汇,仿佛让人们穿越千年历史的梦幻时空!
筑造“唐诗小镇”,要抓住文化灵魂,在人文精神方面,重塑“绿色生态”的理念,寻找 我们 “心中的蜀道” !
大家如数家珍地分析,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剑门》、宋祁的《入蜀》、方孝孺的《蜀道易》、张之洞的《忆蜀游剑阁》等著名诗篇,
以人文迁移默化,锻造出历代生生不息爱国民族英雄的“魂魄”与气概!
其中蜀道就有,千仞壁立,人文精神的凝聚;有栈道漫漫,而又沉甸的历史情怀;有明知山险峻,偏向险处行 的攀登开拓精神;有历代对于廉政兴邦的坦率渴求与愿望;有爱国主义豪放的胸襟和抱负;有重德轻利的人文美德等等。
这些从蜀道千秋共存的诗意,提炼出的墨气四射,风骨钢強的“中国人文精神”、“民族文化”、“爱国主义情怀”,成为建设“唐诗小镇”稳固的理念根基 和出发点!
考察组一行来到白水江镇 ,寻访李白手植的千年双颗“银杏树”和千年“铁佛寺”古塔,仿佛有“一眼千年 云游蜀道”的感觉。人文胜迹总是满载历史,一砖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间皆有故事。此刻,就会看到,千年“银杏树”、千年“铁佛寺”古塔的场景,与青泥岭,
远山如黛,近村古树葱茏,溪流清澈的人文景观相融合,展现出“唐诗之路〞,宽阔无限,诗心恒久不竭的美丽蓝图!
考察组提出,建设“唐诗小镇”,要下足微改造的“绣花”功夫。蜀道唐诗文化遗产,不应“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飞入寻常百姓家。”让唐诗小镇,更要有“烟火气”!
(三)
被称作“云朵上”的青泥村,孤悬在蜀道的山崖峰顶之上。
青泥岭属于古蜀道,由长安到四川的三道险岭。秦岭、青泥岭、剑门关。青泥岭主峰,海拔高达2004米以上,可谓“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记载。
考察组冒着深秋的细雨,驱车来到陇南徵县大河镇的青泥村。
“靑泥岭”源于山道险峻和雨天泥泞而得名。许多历代的文人墨客李白、杜甫、王勃、高适、李商隐、柳宗元等在蜀道驿站,留住歇息,写下了近二百多篇诗词歌赋。我们看到沿途不少摩崖石刻和碑记,见证了青泥岭历代王朝,筑路建驿的战火烽烟!
登高远望,只见青泥岭的蜀道,峰峦叠嶂,烟云舒卷,雄秀苍茫!
在青泥村的文化广场,李白飞扬眉宇,仰天放歌的雕像,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豪迈情感气质。
旁边的杜甫雕像,则面容清癯,手握毛笔,展示着正在挥笔书写,翻越青泥岭:“始知五岳外,别有它山尊;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的诗句,正在着力刻画青泥岭的山势峻危,使人更觉得蜀道难行。
我们参观青泥村“蜀道驿站”的遗址,顿感到历史的厚重,风光变幻,险象从生。
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最后写到要塞剑阁,就在现今的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多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易守难攻”的天然要塞。历史上在此割据,占山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蜀道难》的剑阁险要,引出对政治局势的描述。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们要引以为戒,警惕战乱发生,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重重忧虑与关切。
在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潜伏危机,后来长安城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了诗人李白的忧虑,有着远见和前瞻性。
在靑泥岭,远山静寂了。唐诗化成山灵和彩蝶,从净化的幽谷飞来。枫叶亮起点点红艳,往事如过眼云烟。
考察组的企业家代表,把我们带到他,投資几百元,建成一一“云朵上”的青泥岭农家书屋和唐诗之路产学研耕读基地。
村道和民居旁,有文化广场,蜀道唐诗书法长卷,村民游客休闲驿站。走进这座颇具古风的庭院一一“唐诗之路”产学研耕读园建筑群,便是一条清溪,墙边和渠旁,雕刻着唐诗风韵,一派书香四溢,靜谧朴拙的宜人氛围,让人顿觉清心、净心!
考察组的企业家代表,坦诚地说,投资到位,硬件已建成,就等明年桃花盛开的时候,建在“云朵上”的青泥岭农家书屋和“唐诗之路”产学研耕读园的“悦读空间”就可以开张。他觉得,对于孩子,“一篇好诗句胜过一百句说教。”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 率先投资青泥村文旅项目的企业家,拿出徽县大河镇的青泥岭乡村振兴规划图,满有信心地说,建设唐诗小镇,必须有精神的力量支撑。李白的《蜀道难》敢于向险峰的登攀精神,就是青泥岭的“村魂”!
进入新时代,脱贫致富,乡村振兴,青泥村人对文化和科技的渴求,如春草一般在内心旺盛成长,浸润升华。
一片白纸,可以绘最美的图画。
青泥岭未污染,未开发,纯洁如云,素面朝天。他们的口号是:“最好的保护,就是传承和创新 !”
云朵上的“书家书屋”。投资建设的企业家定位,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孵化器”。既能读书,还要增加科技知识的普及功能。他举例如唐朝诗人戴叔伦《“赠徐山人》中的”针自指南天窅窅,星犹拱北夜漫漫”一句,就是对指南针,千年前诗人的梦想描述。要引进科技书籍,请农业科技专家,进村入户,打造“科技农家小院”。
青泥岭的村民,要“富了口袋,还要富脑袋。”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通过网上直播,让村里的桑葚和土特产,在网上卖得红红火火。一批诗人作家捐书,在“作家爱心书屋”,写生、写作、摄影,把青泥岭的险峰青山,蜀道的故事请进他们的作品,向国际丝路传播。
建起 蜀道“青泥岭”文化博物馆、“乡村诗歌讲堂”,请知名作家和诗人来青泥岭,培训年青一代新型农民诗人,结合“丰收节”、“桃花节”、“油菜花节”,创作出讴歌山乡巨变的诗歌,使新时代的青泥岭山歌,更加引人,更加嘹亮!
考察组达到共识:“筑造唐诗小镇,形塑中华文明”工程,是在人的心灵里、头脑中搞建设。那是一个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漫长过程。只有坚持,才能收获芳华 !
作者简介:
孙毅 ,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正高级编审职称。长期从事党的新闻、出版和党建理论研究工作,成绩显著。撰写的报告文学《安得广厦千万间》获陕西日報"图书杯"优秀一等奖,著名作家贾平凹专门写序言。報告文学《巴山路魂》,提炼"巴山精神",成为全国铁路系统党建先进典型和弘扬的红色谱系精神! 策划组织采写的報告文学《天路之魂一一青藏铁路贯通5年纪行》荣获中华优秀出版奖; 報告文学《百年钟声一一香港沉思录》荣获第13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2017年策划编写的《空间科学发展与展望》系列丛书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親自策划编写《选题论》、《审读论》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曾参与《火中凤凰》、《独臂将军余秋里》丶《石油赤子》等報告文学改编重大体裁影视作品在央视播出。
供图:作者/或供稿单位授权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新闻采访/投稿邮箱:975981118@.qq.com 优质稿件可推荐至采访团港澳网络媒体亦或杂志、报媒。
粤港澳华文媒体联合采访团成员名单
团长:
常建国(中华新闻社社长、西安市侨联副主席)
副团长:
王群(华人世界网总编辑、共工新闻社首席观察员) 黄光宇(澳门红刊杂志、出版社负责人)
成员:
梁玲(共工新闻社副社长、采访团秘书长)|蔡紫峰(资深华文媒体人)|熊宇(大众新闻报社社长)|骆闻(资深媒体人)|陈杰(共鸣新闻总编辑)|钮则坚(中国晨报社长兼发行人)|许衙评(西北建设杂志社总编辑)|周浩宇(中国晨报常务副社长兼总编辑)|许卫平(中国文旅传媒网总编辑)|赵韦(红星网络电视台台长)|李远方(资深华文媒体人)|刘伟(中视快报网负责人)|薛迅(曙光通讯社社长)|武跃先(澳门都市报总编辑)|雷挺(大湾区经济网总编辑)
中视快报网官网www.ccutv.cn/讯 更多资讯....
本文由作者笔名:孙毅 于 2024-11-07 20:08:51发表在中视快报网,本网(平台)所刊载署名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署名人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本网不做任何承诺或者示意。
中视快报网本文链接: http://ccutv.cn/news/8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