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视快报网> 中视快报> 正文

上海各区招商开年起跑 核心“打法”是以专业服务和良好氛围吸引高端产业自然集聚

中视快报网官网(ccutv.cn)中视新闻

记者 杜晨薇 吴越 李成东

GDP突破5万亿元,上海站上了一个新台阶。岁末年初,上海各区、街镇许多干部仍绷着一根弦——招商引资,新年开局就要起好步。

全球GDP超过5万亿元的城市,结构各有不同。老牌金融城市伦敦,全副身家压在现代服务业上;被拿来与上海比较最多的东京,尽管过去也有白色家电、汽车产业撑门面,现在产业结构也逐步走向单一。上海则不同——多年来不仅没有放弃制造业,反而坚持做大自己的“蛋糕”。根据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上海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到1.8万亿元。相比之下,上海的5万亿元,结构更健康、布局更有前瞻意义,这意味着应对外部变化的能力也更强,新的一年,还要继续积蓄能量。

能量从哪里来?招商是极为重要的一块拼图。

专业招商服务不断深化细化

年初本市招商引资15条措施发布前后,徐汇、虹口、青浦、奉贤、金山,以及临港新片区等重点发展区域,都已经围绕招商引资,开了一场场投资促进会、学习会、交流会,部署新工作,订立新目标。

虹口区投资促进大会,把深化基金招商、土地招商、场景招商、会展招商,列为今年的重点招商路径。去年,虹口实到外资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引进90多家外资企业,囊括了全球排名前50班轮公司的三分之一。

青浦列出3张清单,一张是331个续建项目清单,一张是152个新开项目清单,一张是117个地块的储备项目清单。3张单子都列明了任务,要求是“颗粒归仓”。

前不久的松江区“***”期间,热议话题就是创新招商模式。松江已经提出从机构编制上整合原投资促进服务中心与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职能,成立松江区投资促进和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同时,实施项目“首谈负责制”,确保首个与企业洽谈的单位主体享有相应的考核激励。

浦东新区的做法也是先捋顺机制。去年成立的区投资促进中心主要负责统筹全区投资促进、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相关工作,并协助开展重大项目落地、重点企业服务、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和招商政策服务等具体事务。

此前,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各地不能再靠拼税收、搞内卷拉引企业了。从上海各区展现出来的核心“打法”看,专业的招商服务正不断通过创新实践深化细化。

打磨五星级服务态度和能力

招商服务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最早浦东大开发的时候,上海就已经开始输出政府服务理念了。

这些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又经过了几轮磨合,如今地方政府要想打动一家好企业,服务态度和服务能力都必须是五星级的。

上海不少区已经吃透这种趋势。去年底,杨浦区就培养储备了一批持证上岗的“招商服务专员”。这300多名招商骨干来自区投促办、区科经委、区国资委及区属国企、园区等单位,基本都通过了严苛的招商人员能力测试,试题包括杨浦区情、产业政策、科技创新、企业服务、产业用地、工商注册、税收法规、人才政策等各方面。

闵行的专业队伍培养范围划得更大。全区16个与产业项目投资、管理工作相关的区级部门和各镇、街道、莘庄工业区,部分区属公司和园区公司的分管领导、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及全体企服、招商专员,今年初全部参加产业项目投资与管理能力提升培训。

培训也好,上课也罢,专业服务的核心在于办成事。前两年,松江企业宾时力精密模塑公司因为考虑进军医疗器械耗材和通信等板块,但老厂房产能不足了,老板就想把企业迁到其他地方去。结果松江当地先一步帮企业把新厂房看好了,而且为了避免新旧工厂转换影响订单,松江研究了一套项目联审制度,内部高效衔接,企业当天就办了新营业执照。企业老总自己都没想到,从老厂房搬到新厂房,居然一天都没停工。

“向内发力”营造“氛围感”

上海的招商圈子还透露出两个特别的信号:一个是“向内发力”,另一个是重视营造“氛围感”。

去年一整个12月,嘉定区招商员都在“特种兵式”跑广州、深圳、郑州、南阳等国内城市,大力推销自己“北虹桥”的地段优势和同享虹桥商务区专项发展资金政策的好处。其中,小小一个新成路街道,在青岛、无锡、杭州、北京都设了驻外省市招商服务点位。

宝山盯紧展会。去年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办了3天,宝山淞南镇就在那里开了3天的招商会。

今年上海有的区招商,花大力气营造产业氛围,就是为了让企业和企业之间,自发形成相互的吸引作用。

闵行“大零号湾”是个典型的例子。前段时间,节卡机器人创新园区在“大零号湾”落成启用,将成为集机器人本体、零部件、机器人配套等产业链上下游于一体的未来园区。闵行的招商思路很清晰,先把产业规模做到百亿,把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高端整机产品的龙头企业吸引过来,国内其他做机器人的企业,只要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自然会往闵行靠拢。

松江九亭现在是上海卫星互联网产业的重要承载区。前段时间,九亭镇根据《松江区商业航天和空间信息产业卫星互联网细分赛道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绘制产业图谱,初步形成了涵盖卫星制造、卫星运营、地面设备、卫星应用等多个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并由此招来不少“潜力股”。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划重点”的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新行业趋势,以及已经在上海出现的自动驾驶、5G、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等超级应用场景,都有可能成为优质项目的培养皿,关键就看谁能把握住。如果能持之以恒、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个环节,一定可以取得长远且实质性的成果。

来源:上海市政府网

供图:作者/或供稿单位授权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新闻采访/投稿邮箱:975981118@.qq.com 优质稿件可推荐至采访团港澳网络媒体亦或杂志、报媒。

粤港澳华文媒体联合采访团成员名单

团长:

常建国(中华新闻社社长、西安市侨联副主席)

副团长:

王群(华人世界网总编辑、共工新闻社首席观察员) 黄光宇(澳门红刊杂志、出版社负责人)

成员:

梁玲(共工新闻社副社长、采访团秘书长)|蔡紫峰(资深华文媒体人)|熊宇(大众新闻报社社长)|骆闻(资深媒体人)|陈杰(共鸣新闻总编辑)|钮则坚(中国晨报社长兼发行人)|许衙评(西北建设杂志社总编辑)|周浩宇(中国晨报常务副社长兼总编辑)|许卫平(中国文旅传媒网总编辑)|赵韦(红星网络电视台台长)|李远方(资深华文媒体人)|刘伟(中视快报网负责人)|薛迅(曙光通讯社社长)|武跃先(澳门都市报总编辑)|雷挺(大湾区经济网总编辑)


中视快报网官网www.ccutv.cn/更多资讯....


阅读全文

 标签:中视快报  文旅新闻  综合新闻 健康新闻 中视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