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视快报网> 综合资讯> 正文

开鲁县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

中视快报网官网(ccutv.cc)中视新闻

1. 玉米密植高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开鲁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广玉米绿色、优质、高效、高产种植技术,其中最主要的是密植高产技术。这项技术通过增加每亩的种植株数,使得玉米产量平均增加了200到300斤。2022年,开鲁县普及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打造玉米密植高产示范基地12万亩,最高片亩产湿粮3014斤,创东北产区纪录[[2]()]。此外,开鲁县还在全县建设了40个玉米密植高产核心示范基地,示范面积达到46万亩,通过标准化种植、良种引进、农艺农机结合,以示范引领的方式,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5]()]。

2. 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开鲁县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建立了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被确定为“举全所之力打造”的粮食安全、高产创建示范区。在这些示范区,开鲁县引入了“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技配套”的社会化服务机构,开展了多项试验与示范项目,如浅埋滴灌生产条件下的高产宜粒收品种筛选、高产潜力与密植栽培、水肥高效运筹技术、高质量玉米生产等。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推动了高产高效协同的“密植高产全程机械化绿色生产技术”应用,提高了平均灌溉水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还使得平均亩产量预期突破了1200公斤[[6]()]。

3. 科技兴农和农民增收

开鲁县通过科技赋能,不仅提高了玉米的产量,还实现了农民的增收。例如,开鲁县东来镇胜利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东来镇部落种养殖科技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将土地入股到合作社集中统一管理。2023年,合作社整合37户农民的1026亩土地,采用玉米密植高产技术进行种植,通过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与专业化生产,实现农业生产效益最大化、村民和村集体“双增收”[[4]()]。

4. 科技包县新模式的应用

202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开鲁县人民政府签署科技合作协议,共同推进玉米密植滴灌高产关键技术等优秀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这一模式的实施,使得开鲁县千亩片示范田平均亩产达1227.58公斤,刷新了东北春玉米区千亩大面积高产纪录;全县180余万亩玉米,亩均增产约260斤,总增产玉米约4.7亿斤[[7]()]。

5. 玉米生物科技产业的发展

开鲁县将“玉米生物科技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做大做强,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形成集聚效应,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目前,开鲁县的玉米生物科技产业已经形成了玉米生物发酵、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生物新材料、功能性产品、制剂等6个系列160个品种,培育玉王、华曙、利牛、昶辉、圣雪大成等玉米深加工企业17家[[8]()]。

总的来说,开鲁县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成果显著,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还推动了农民增收和玉米生物科技产业的发展。

供图:作者/或供稿单位授权

编辑:刘伟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新闻采访/投稿邮箱:975981118@.qq.com 优质稿件可推荐至采访团港澳网络媒体亦或杂志、报媒。

粤港澳华文媒体联合采访团成员名单

团长:

常建国(中华新闻社社长、西安市侨联副主席)

副团长:

王群(华人世界网总编辑、共工新闻社首席观察员) 黄光宇(澳门红刊杂志、出版社负责人)

成员:

梁玲(共工新闻社副社长、采访团秘书长)|蔡紫峰(资深华文媒体人)|熊宇(大众新闻报社社长)|骆闻(资深媒体人)|陈杰(共鸣新闻总编辑)|钮则坚(中国晨报社长兼发行人)|许衙评(西北建设杂志社总编辑)|周浩宇(中国晨报常务副社长兼总编辑)|许卫平(中国文旅传媒网总编辑)|赵韦(红星网络电视台台长)|李远方(资深华文媒体人)|刘伟(中视快报网负责人)|薛迅(曙光通讯社社长)|武跃先(澳门都市报总编辑)|雷挺(大湾区经济网总编辑)


中视快报网官网www.ccutv.cn/更多资讯....


阅读全文

 标签:中视快报  文旅新闻  综合新闻 健康新闻 中视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