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视快报网官网(ccutv.cn)中视新闻
在数字化时代,穿越千年,回首故乡——辋川,无言的心语,与盛唐诗人的杰出代表王维,诸多田园诗画的对视中,再也不能延宕你——故乡辋川那大唐时代,精彩故事和美丽传奇的诗意时光!
一
辋川,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管辖的蓝田县境内。自县城西南约5公里的峣山之间,川水从峣关流出,雾霭弥漫,密林宁静,悠悠翔于山怀,一片青葱!它虽不惹人注目,却含情默默地流入灞河。川流蜿蜒,如同车辋形状,故称“辋川”。
王维,字摩诘,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人,盛唐时代伟大的诗人。有《王右丞集》传世,至今存诗400余首。曾长期居住辋川,并留下了描写辋川和辋川生活的《辋川二十咏》等著名诗篇。精工绘画作品《辋川图》,由于真迹失传,在辋川存有临摹的石刻,保存至今。
多数人看到王维的田园山水诗画名作,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曾用十个字,准确地概述自己的创作风格:“盛得江左风,弥工建安体!”在(《别綦毋潛》)中记载。其大意是:“江左风”指南朝以来的秀丽文采。“建安体”,就是具有建安风骨的意念,二者结合起来形成了“文质彬彬”的诗情画意。这正是盛唐气象的一大特点,因而王维被众人认定居于“盛唐正宗”的诗坛地位!
由于世道沧桑,历经千年风霜,王维风物遗迹,实属珍贵。现在的“鹿慈苑”,经考证是王维“辋川别墅”的故址。虽大多数己难辩认,细心探寻,还是会发现王维笔下的“鹿柴”(“柴”音读“寨”)、“官槐陌”等仍然尚存。王维出生于一个佛教氛围浓厚的家庭,他的母親师事禅宗北宗领袖人物大照禅师30余年。王维的日常生活素食清菜为主,穿戴朴素,退朝之后,焚香独坐,默诵佛经,这样的信仰,形成王维诗歌里常有的浓郁禅意。他母親去世后,改别墅为鹿苑寺。
二
王维营建的终南(辋川)别业,林泉沟壑之间,花朵满树搖曳,熠熠生辉。古往今来的文人雅士,对桃花李花趋之若鹜。王维常常与好友裴迪,在辋川泛舟,弹琴赋诗。别业周边,有“竹里馆”、“辛夷坞”等二十多处景观,两人每到一处,便唱和两首五绝,共有四十首,结为著名的《辋川集》。
我们看王维的《白石滩》: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沙明月下。
白石滩,辋川水边上由白石子,堆集而成的浅滩,是著名的辋川二十景观之一。
诗的第一、二句说:“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王维的山水诗,很在意表现景物的色彩和光线。他是大诗人,同时又是造诣极高画家,因而往往能够以独具的眼光,刻画沉㓎在月色中的景物,在诗中暗示出月光皎洁和明亮。这两句的意思是,辋川白石滩的水底,水其“清”彻,滩才能显其“浅”,水底的石子,才能呈现出“白”色。这不正是诗人王维,在诗中暗示月光的明亮吗?
白石滩在月光的咉照下,从铺满白色石子的水底,到清澈透明的水面,可以看到水中生长的绿蒲,长得又肥又嫩,可以伸手满把的采摘了。
“家住水东西,浣沙明月下。”这后两句诗写的太好了,简直是神来之笔啊!前两句,是靜态的景物刻划。后两句,王维给月光下的白石滩,信手添加上了动态的人物。在那平淡、漫不经意的叙述背后,使整个白石滩的画面,充满了丰润生动的生命力激情!
“家住水东西,浣沙明月下”。依然是不动声色的客观描述。一群少女,有的家住水东,有的家住水西,更妙的是,不约而同地来到白石滩,在清澈见底的水中,洗衣浣沙。我们不禁要问,这群少女是什么,把她们吸引出来的呢?不正是今夜那皎洁的一轮明月吗?通过一群少女的人物动态描写,恰恰暗示了月光的明亮。这首诗富有生活气息,表现了一种自然、纯真的美感追求和向往!
三
我们再看王维的《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是王维《辋川集》四十首中的第四首,也是王维后期的山水田园诗的著名代表作。
鹿柴(读“寨”),是王维在终南(辋川)修建的别墅,茅屋四周用篱笆围成的一个院落。
王维在这首诗里,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寂静。
诗云“空山不见人”,辋川的山谷里,杳无人迹。王维似乎喜欢用“空山”这个词语,但在不同的诗词里,含意境界却有不同。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居秋暝》),侧重于描写深秋雨后的山林,清亮洁净,令人心醉。“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鸟鸣涧》),却侧重表现春天的山野,夜间的宁静谷幽。这位盛唐的大画家,笔端是不是蘸满了空山的静美?
这“空”常常是佛教中的一个核心理念,王维用“空”表示内心的修炼。只有放空,心底才会纯净,人才能拥有大境界!所以,“空山不见人”,这句“不见人”,把“空山”意蕴具体化了。
“空”才能悟出通向智慧的捷径。
如果仅仅读到第一句,也许会觉得它比较平常,但在其后的第二句:“但闻人语响”,虽然在深山密林中,眼前看不到一个人,“但闻”二字境界顿出,却还是听到丛林里传来人的说话声,以动衬靜,把“空”的感受,落到实处。以局部暂时听到的“响”,反衬托出山谷的空寂,愈加突出。他的意念更加直白,这种说话声,不仅没有使山谷喧闹起来,反而显得更加静谧了。
后两句说,“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由上两句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一抹斜晖,突然照进山林。由于落日的返照,透过密林的繁枝茂叶,洒落在林间的青苔之上,顿时带来一丝暖意。
王维的这首诗,看似写静,实则写动。而最终目的是要写山的空。虽然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之处,斑驳的树影,映照在树下的青苔上。王维的笔峰一转,顿时写出“返景”的衬托。一抹余辉,瞬间逝去,接踵而来的便是幽暗和寂静,形成一幅強烈的动态画卷!
今天读这首《鹿柴》,依然可以感到,王维身处盛唐这样一个蓬勃兴起的王朝,诗人本来就有远离尘世,追求超脱的归于田园思想。加上仕途不顺,更希望寻找一个清净的落脚之处。在王维看来,辋川的鹿柴,正是这样一个地方。幽深静寂,并给人以虚空的感觉,以一颗静谧的禅心,来充足体味当下的生活。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人。《鹿柴》这首诗,正体现了诗、画.乐完美的结合,体现了王维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体悟,更加彰显着盛唐诗人别样的风采和气度。
日月交替,岁月更迭。王维当年形诸笔端的辋川二十景:孟城坳、文杏馆、华子冈、斤竹岭、鹿柴、木兰柴、茱萸沜、宫槐陌、临湖亭、南诧、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石滩、北垞、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
看看这些王维笔下的名胜古迹,就能想象到盛唐时期的辋川,是一处处怎样的灵秀风光!
至今,辋川的王维墓,芳草茵茵,绿了又黄,黄了又绿。秦岭辋川山间的川河边,仿佛还能看到,浣衣少女。溪水里的渔翁,终南山石扳小路上的牧童撨郎,于杵声、渔歌、牧曲、诗声,溶汇交融出意境深妙,载入中华民族文化深厚的历史遗产新篇章!
供图:作者/或供稿单位授权
编辑:刘伟 选稿:共工新闻社上海代表处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中视快报网官网www.ccutv.cn/讯 更多资讯....
本文由作者笔名:孙毅 于 2025-04-16 09:28:43发表在中视快报网,本网(平台)所刊载署名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署名人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本网不做任何承诺或者示意。【新闻采访/投稿/侵权投诉(共工新闻社.上海监督邮箱):975981118@.qq.com】 优质稿件可推荐至联盟网络媒体亦或杂志、报媒。
中视快报网本文链接: http://www.ccutv.cn/news/10105.html